主营业务:玻纤短切丝;玻璃纤维;无碱玻纤短切纱;玻璃纤维短切丝;无碱玻纤短切;短切玻璃纤维;短切玻纤;中碱玻纤短切;中碱短切丝;中碱短切纱;无碱纱短切;主营品牌:星辉短切丝
2011年玻璃行业重组 玻璃纤维短切丝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玻璃行业,下一步将走向何方,尤其是行业重组的进程,是整个建材行业都十分关注的。 目前,国家十二五规划正在起草中,从建材“十二五”规划来看,当主要关注三方面:传统产业将以收购兼并为主题,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建材产业将由简单的原材料供应向部件化生产过度,建材深加工制品(混凝土、特种玻璃、石膏板等)将得到更快发展;“低碳”经济新型建材将充满机会;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产业升级过程中对高端机械装备的扶持将催生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的快速产业化。平板玻璃产业链将进一步延伸,玻璃产业将向高品质、绿色化、多功能、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加工制品化方向发展,玻璃原片由最终消费品为主向中间产品为主转化;对TCO导电玻璃、高代平板显示器基板玻璃等高新科技特种玻璃的需求将持续大幅度上升趋势。 因此,就十一五末国家在玻璃产业政策的趋向即鼓励行业重组,以优化存量、严控增量看,十二五必将会继续延续这一种趋势。国家监管部门要求制定有关推进企业集团兼并重组的鼓励政策,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信贷投放、税收减免等方面支持优势企业,鼓励企业少建新线、多兼并重组,通过并购和技术改造做大做强,争取在未来3年内前10位的大平板玻璃生产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70%以上。
去年,国家各个部委更是对行业发展提出方向性政策,推进企业集团兼并重组,通过并购和技术改造做大做强企业,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建材行业产能过剩很明显,业内企业重组迫在眉睫。对于已经处于供过于求的国内玻璃市场而言,产能过剩导致企业无法再通过扩大生产来解决问题,只有通过收购的方式将行业引领到一个寡头竞争的格局,才会利于行业发展。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已经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更是未来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而要在玻璃行业实现这一切,尽快优化存量,调整结构,消除恶性竞争,方能使玻璃企业在节能减排及技术投入方面行有裕力。因此,国内玻璃行业的重组对于玻璃产业的发展来说意义深远。
但是,近年来国内玻璃行业的重组并不顺利,尤其是与水泥行业相比,可谓举步维艰。建材行业中的水泥板块在2005-2006年期间行业收购整合不断,且主体投资者不仅仅来自国内的行业龙头,也包括海外的行业龙头和财务投资。由于玻璃在矿石资源、运输半径和消费对象上与水泥行业差异很大,水泥区域垄断故事很难在玻璃上得到复制,单纯收购旧厂不等同于获得相应的资源和市场,实际成本等同于或更高于建新厂,因此仅仅品牌、厂房和设备不足以吸引海外产业投资者的眼光。现在业内的收购主体主要是两个,一是联想旗内资背景的外资弘毅投资,另一个是建材行业央企中国建材,海外的玻璃巨头大多选择独资建厂。 显而易见,玻璃行业整合的确有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和优势大企业的发展,但实际市场的整合效果却很难达到水泥的效果的原因,还在于目前国内玻璃行业两个的重组者战略目的仍存在问题。对中国建材而言,中国建材主导的行业整合采用的股权行政划拨方式,基本没有成本投入。公司原来主业没有从事玻璃行业的经验,在收编洛玻、中联、方兴后,有待于时日以更多介入原有公司的日常经营,否则很能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发挥重组后的整合效应。对联想控股而言,弘毅投资已经整合了国内部分玻璃资产在香港上市(中国玻璃3300HK),公司进一步整合国内市场的最终目的在于行业低谷时低价收购资产,在行业出现转机时继续包装后出售。因此,两大重组者目前都很难达到国家政策所推行的行业重组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
故此,有专家认为,玻璃行业整合的故事的确有激动人心的开始,市场对此也有很高的预期和投资热情,但最终的整合过程相对艰难,整合时间也很慢,实际整合后业绩也很难达梦想中的高点。当然,这种判断有点悲观,至少从中国建材现在的态势看,已经意识到了玻璃行业重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专门成立了玻璃公司,以求尽快解决重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信,只要过了这一道坎,行业重组的坦途就在前边。 从现在国内玻璃行业的情状看,虽然行业重组在近年来已经深入人心,但就玻璃企业的个体战略发展来看,仍显示出以玻璃企业为中心自身发展的区域性与局限性,甚至受地方政府的影响很大,整个行业资源的整合并没有被过多地顾及。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